服务热线:4000-523-211
025-52309507

蒙台梭利模拟联合国江苏、上海组委会

各方评论

返回

中国教育报:办出一所孩子们喜欢的好学校

  

扬子江畔,龙砂山麓,泰清文气,凝秀江南。

  在这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江南古镇,孕育出一所蜚声海内外的百年名校——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著名民族音乐家刘天华曾在这里挥鞭执教,当代著名指挥家曹鹏、著名文艺评论家徐中玉教授曾在这里潜心求学。开拓创新、以人为本的理念源远流长。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的教育教人变活,死的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正是基于“人”的教育理念,学校从开始创办“忠义小学堂”起,就以“解放人、培养人和发展人”为办学宗旨和教育追求。历经百年的求索和探寻,华士小学将“人”字深深地镌刻在教育行进的路上,不断书写着人文教育的精彩华章。

  华士小学历经百年风云的历史,其实就是一段在觉醒与坚守中不断追求教育真谛的精神史。“为民办学,教育强国”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追求深深地融入到了历史的长河。

  百年精神余音延续在江南小镇

  今天的华士实验小学,追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幸福有为的人生,使“人人都享有一份爱,人人都得到尊重,人人都有机会,人人都有所追求,人人都体验欢乐和成功”。这种办学理念,都能从百年前创办者的文化胸怀与思想视野中寻求到它的精神源头。

  100年前的1911年。这是古老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的秋天,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一个民主共和的历史新纪元,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从此被开启。早在这一年的春天,古老的华士镇有了第一座新学堂——“忠义小学堂”。新思想、新文化开始根植在这片热情的土地上,“尊重人,关心人,致力于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办学理念,让这所小学堂走出了一条与旧式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之路,显露出新教育的开明和蓬勃生命力。

  徐炳成,华士镇的儿子。他从这里走出去,从“日出万匹,衣披天下”的江南小镇,带着少年人的梦想,远渡重洋成了留日的法学博士。如今,他弃官归里,带着青年人的济世理想和一腔热血,回到生他养他的故里。这个热血青年的全部心思,就是要办一所新式的学堂,培养出合格公民。学堂借址祭祀抗清名将阎应元的祠堂,取名“忠义”,第一年学堂里招收了32名学童。

  1911年的那场革命,是要实现一个跨越,那就是自由、独立、平等的公民人格取代古代社会的臣民人格。为着这个跨越,忠义学堂几乎全部的努力就是要“图新”,是要做全新的教育。

  徐氏后人徐凤仪曾在1933年至1934年做过这所学堂的第14任校长,不过那时学堂已经易名为华墅小学了。在回忆中,徐凤仪这样追述学堂刚刚创办时的情形:“仿国外教育方式,废四书五经,授以革新课本,开设国语、数学、英语等课程,提倡新文化、新生活。校务发达,生员逐年增多。”课程体系的全面颠覆和创设,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天窗,让他们的视野更高更远;随之彻底改变的是教育方式,引领孩子们到现实生活中去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游戏,在当时这无疑是深刻的革命。

  早期的忠义学堂开设了唱歌、图画、手工和游戏体操等学科,随后学堂更名为国民澄华小学,又废修身科,设公民科。之后的国难当头,小小的学堂,从没有改变她的人文底色,反而捶打出她坚毅的品格。直到今天,华小把“做优秀的世界公民和永远的中国人”作为办学的自觉追求,正是在续写其开办初期的精神余音。

  时代大潮中读书学习的安静之地

  1949年4月,江阴解放,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小学堂也分外热火朝天起来。

  那一年,全校设12个班,学生840人,教师18人。之后连年扩班,学生每年增加,学校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越来越好。涌现出沙殿、朱廷佑、周象文、孙幼琴、秦珮珉等一批远近皆知的教育名家。

  1955年,华小开辟了教育实验园地,在教师中推行直观教学,重视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操作,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1957年以后,学校提出“儿童中心”论,反对统一性,反对片面强调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和书本中心。1961年,教导处组织一批骨干教师,负责修改教材,使教材内容切合学生实际。如: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篇课文的标题改为《学会科学种田》,将课文里面浮夸的内容往实际上收,对特别巨大的数字改成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将密植的稻穗上坐着几个孩子这幅极度夸张的画面,改成孩子们在密密麻麻的稻穗旁一颗颗数着谷粒……

  上世纪60年代,为了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贡子玉校长,一位有学养、懂教育的校长,对老师们说:“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卫生、整洁是养人眼睛;绿化、美化是陶冶性情。”于是,雏菊、桂花、常春藤、兰花、腊梅、昙花、仙人掌、杨柳……各种花草翠木占满了校园的边边角角。

  1985年,华小吹响了全面改革的嘹亮号角。改革的领域涉及方方面面,民主管理、教学改革、德育改革,令华小人记忆犹新的是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学校首先从三年级选取2个实验班,这2个班的师资力量和学生基础与其他班一样,不同的是这2个实验班的教师所倡导的教学思想和运用的教法,他们完全摒弃了原有的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的做法,也没有教师全篇累牍式的讲解,而是完全采取自主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认知。比如:学习一篇课文,教师采取的是“扶”——“半扶半放”——“放”的路径进行的。

  那段时期,教学上的重大变革发生在“课外天地”里,在那里华小找回了自己的魂魄。

  为了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1989年,学校投资30万元,建成面积1200平方米的“课外天地”楼。设有电脑、音乐、舞蹈、绘画、棋类、球类、阅读、课本剧、数学游戏、陶艺、科技制作等各类活动专用教室。学校为学生提供各种活动器械,开辟活动场所,组织老师辅导,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开始一天的生活。每天中午和下午第三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纷纷走进这些活动场地,选修自己喜爱的科目,尽情展示自己的特长。

  这一时期,在培养学生的理念上,华小有了全新理解,“为学生开辟丰富的学习路径和求知场所,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全面地发展!”于是,开发和利用“课外天地”,就是要开放学生课余时间,丰富学生求知内容,发展学生兴趣特长,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发展个性。

  学校开设的活动项目,高年级学生,不受任何限制,只要他们喜欢,可以参加任何一个项目。但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太小,一般倾向于游戏和故事之类的活动。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于是就有了“天天故事会”。针对低年级的特点,学校还开设数学游戏,数学游戏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七巧板拼图、有算术棋、算术扑克、打靶计数、算术套圈、数学谜语、数学接力赛、数学智力游戏、数学行军等。这些游戏活动,参加人数不限,灵活多样,简单易做,不需要花太长的时间准备,随时可以开展起来。

  除了常态下的每天课外活动,学校每学年还利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四节”活动的开展,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并不定期地开展诸如“巧手节”、“游戏节”等小型节目竞赛活动。

  百年学校的潜能再一次被激发出来,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在一所乡村小学实现教育现代化

  1991年,极具教育激情和创造胆识的吴辰校长走马上任了。

  之后的十多年,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政府优先发展教育,加上吴辰校长一心扑在办学上,华士小学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教师待遇大幅度提高,学校各项硬件设施设备逐步完善,教学楼、实验楼……从硬件上,这所乡村小学已经不输于任何一所苏南的城市学校。

  一个好校长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在吴辰校长任上,华小办成了一件大事,就是“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华小的自主教育、休闲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等课题研究,不断地丰盈和提升着学校教育的品牌,为华小教育带来一股强劲的春风和崭新的气象。学校办学成绩不断取得新突破,国内外参观考察、学习取经者纷至沓来。吴辰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名校长、江阴市十大突出贡献人物之一。

  而最有收获的还是在这里就读的每一个孩子。

  让孩子们享受成功吧!

  学校在每个教室前设置了一块“表扬栏”,要求老师不断寻找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一两句话写在“表扬栏”内,天天更换;学校让每个学生一学期至少得到3张优点卡;学校建立了“明星制”:“劳动明星”、“蓝球明星”、“学习明星”、“科技明星”、“舞蹈明星”等等。

  让孩子们自己去创造机会吧!

  学校实行班干部、小组长的轮换制;学校搞某项比赛,我们不再把参赛名额分配到各个班级,而是直接贴出海报,自由报名。

  让孩子们心灵舒展吧!

  学校提出“三个允许”、“三个鼓励”。“三个允许”是指:允许学生“答非所问”、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思想开小差”。“三个鼓励”是指: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有不同思路、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考。学校开辟学生“自由涂鸦区”,让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写、大胆地画。校园网站上开辟师生论坛室、聊天室、留言板,建设“白板文化”。鼓励师生制作个人主页、班级主页、小组主页,在网上展示自我,定期举行个人主页交流评比会。

  在华士,学校提出,教师的形象应当是这样的:生活充满热忱,内心充满微笑;胸襟开阔,诚信正直,欣赏并关爱他人;热爱教育,相信教育;热爱孩子,相信孩子;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和行为楷模;思想飞上广阔的蓝天,双脚踩住坚实的大地,有责任意识;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感受教育研究和改革的乐趣,乐此不疲;面对困难,锲而不舍;面对矛盾,正确理解;能不断为自己、为他人创造出发展的机会。

  学生的形象是这样的:脸上常挂着笑容,心中很快乐!喜欢身边的人,关爱身边的人。具有同情心。对人热情友好,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打招呼,讲普通话,讲真话。衣着整洁。不乱扔杂物。见到杂物,主动拾起,做环境的小卫士。富于想象。爱问为什么。经常动手做做小实验、小研究。喜欢看书。学习认真踏实。遇到困难,积极动脑,主动克服。有自己的爱好,并积极发展自己的爱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敢竞争,敢自我表现。懂得自我安全保护。热爱集体,积极地为集体争光添彩。

  按照这样的目标建设起来的教师队伍,按照这样的培养标准教育出来的学生,成就了华士学校的风格和特色。

  改革课堂、改变评价、允许特别优秀的学生跳级、实现学分制、实现首席教师制、乡村小学校面向国际大舞台……所有这些改革,被教育专家反复考察研究,也被很多同行反复琢磨借鉴,很多人根本不相信这是一所农村学校能够做出的探索。实现现代化,追求国际化,成为这一时期华士小学的鲜明特色,也带来了学校的蓬勃发展,为国内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丰富经验,华士学校因此成为中央教科所实验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更加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新探索。

  不懈努力打造孩子们喜欢的学校

  2008年9月10日,华士实验小学挂牌。从百年前的小学堂,到今天的实验小学,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所百年老校的“人文”色彩没有变,它所坚守的“人文”,是要成为一所守护每个学生童年的学校,办成一所让孩子们喜欢的学校。

  今天,这所学校是一个孩子们游戏的地方!

  华士人坚守人文理想,一个大胆的举措就是尝试让孩子们做游戏。“儿童有自己的生长方式。”王冀敏校长认为,儿童的生长方式就是游戏。在华小的教师们看来,“儿童是一个游戏者,他是生活在游戏中的人”。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育人生活中,“要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儿童,给孩子游戏的时间、空间。”于是,华小的老师们与孩子们玩在了一起。

  今天,这所学校是一个孩子们享受课程的地方!

  课程是孩子们在华小的一切经验,课程就是要在各种活动中获取经验、享受成长、体验成长的快乐。学校设计出一系列小型的校本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其中向全体教师公开招标的《民俗文化课程》便是一串耀眼的珍珠。

  民俗文化课程是以“节日”为核心内容的小课程,因为节日是人民群众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所以被华小人视为必须保存和继承的文化珍宝。于是,按照课程设计,孩子们在小学低年级就要学习以下课程:

  《历法节气的节日》,是为使学生了解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而将一年划分为24节气,并由此而形成的传统节日,如以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节气为前提形成的节日以及这些节日的风俗,如中秋节等。

  《原始崇拜的节日》,是为使学生了解原始先民常常把某些动物奉为神明加以崇拜,如端午节;了解原始先民常常将某种禁忌设定为节日,如春节和除夕;了解先民的祭祀活动,如清明节;了解先民的宗教方面的活动,如十二月八日腊八节(佛祖成道日),九月九日重阳节(斗姆星君诞辰日),二月二日龙抬头日(土地神诞辰),七月七日七夕节(鹊桥会),八月二十七日圣诞节(孔子诞辰)等。

  《少数民族的节日》,是为使学生了解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朝鲜族的“老人节”,傣族的“泼水节”,锡伯族的“西迁节”,彝族、白族、纳西族、布朗族的“火把节”,土家族的“七月会”,高山族的“丰收节”等等。

  为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学校还根据学生智力倾向和爱好,进行了才艺展示、科技发明的课程的设计与建设,共分为六个区域,让孩子们尽情发挥。

  今天,这所学校是一个孩子们爱读童书的地方!

  挪威教育家伽德育说:“告诉我,你的孩子读什么书,我将告诉你,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对于身处乡村的孩子,书本其实是一扇窗,能打开儿童视野。

  华小开展了全校性的“文化阅读”活动。“在语文课中我们把一些内容置换出来,然后用世界各国优秀的、带有浓郁人文色彩的书籍补充到语文教学中。”王冀敏校长说,这些优秀作品可以慢慢浸润、滋养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更重要而有效的策略是,学校将阅读纳入课程,排进课表,以此来保障阅读的时空与质量。每个班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作为阅读课,由教师带领学生在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进行专题阅读。阅读课要有任务,有记录。此外,还要求每个学科每位教师在自己的学期课程教学中,都要有对学生阅读篇目的指导、阅读情况交流的安排。

  以前学校仅局限于给孩子看一些传统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这些书确实是经典,但七八岁的孩子并不喜欢看。”曹铭老师说,“国外的绘本书取材跟我们大不相同,他们注重捕捉对生活的细微的感受和触动,注重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本书中蕴含的乐趣和道理,孩子们可能无法表达清楚,但他们可以感受到触动心灵的东西。

  绘本、童书,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学校每年10月开展为期两周的“读书节”活动,为孩子们提供读书和展示的舞台。新华书店进校园、和儿童作家面对面、团体朗读赛、说话比赛、好书交流会、作文竞赛、百词竞赛、古诗擂台赛等各项活动精彩纷呈。梅子涵、曹文轩、秦文君、周锐、张秋生等国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都曾来到华小,来到孩子们身边,和孩子们交流读书心得。“今年的读书节期间,全校每个孩子平均购书4本,说明孩子们阅读的胃口非常好!”学校教导主任梁昌辉介绍说。

  办孩子们喜欢的学校,这是这所百年老校的新追求。今天,这里的孩子们喜欢自己的学校,他们喜欢校园,喜欢老师,喜欢课堂,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开展的各种游戏和活动,喜欢弥散在校园每个角落、每个人心里的爱。因为喜欢,他们的成长变得快乐,轻松。

 百年大事记

  1911年,徐炳成等在“昭忠祠”里创办“忠义小学堂”,是为华小前身;

  1914年,学校更名为“澄华小学”,国乐大师刘天华在校挥鞭执教;

  1920年,学校更名为“江阴县立第七高等国民小学”,校歌诞生;

  1950年,学校更名为“华墅中心小学”,成立了教育工会和少年先锋队;

  1959年,学校被评为江阴县一类学校、县重点小学;

  1980-1981年,学校翻建大会堂和教学大楼,改造校门,扩建运动场;

  1989年,学校投资30万元,建成面积1200平方米的“课外天地”楼;

  1991年,吴辰担任校长,赴日考察,回国后成立江阴市第一家乡镇学校教科室,“八五”课题“构建自主性教育模式”被无锡市规划办立项;

  1996年,学校创办镇级刊物《家庭教育》,通过“省实验小学”验收,“九五”课题“自主发展性休闲教育模式”被省规划办立项;

  1997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小学和初中合并成立“华士实验学校”,进行九年一贯制改革探索;

  2001年,学校举办“九十周年校庆”,“十五”课题“中小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被教育部规划办立项;

  2003年,华士实验国际部落成,吴辰校长赴乌克兰考察,提出“乡村小学校,国际大舞台”的办学思路,确立“培养优秀的世界公民和永远的中国人”的办学目标;

  2004年,学校承办“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传承与创新国际研讨会”;

  2005年,学校成为“中央教科所华士附属学校”,铜管乐队赴香港、澳门演出;

  2006年,成立华士实验教育集团,承办“全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和“中日基础教育改革研讨会”;

  2007年,学校举办“基础教育改革国际论坛”,成立英桥国际学校,学生前往新加坡和英国修学考察;

  2008年,华士实验小学揭牌;

  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考察华士实验小学;

  2010年,学校在省教海探航大赛喜获丰收;

  2011年,华小师生赴美国参加蒙台梭利模拟联合国活动(MMUN)。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考察华小。

模联人
www.muner.net

|天才外交官训练营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 muner.net, 迈点科技承建. 苏ICP备11023729号-2
南京萌茁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52号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25-52309507 18951083970

联  系 人: 王老师

联系地址: 南京市云南北路83号天鹤文云大厦9楼

邮      编: 210009    邮      箱: mail@muner.net


联  系 人:任老师    021-60458078

联系地址:上海浦东新区云山路1988

苏ICP备11023729号-2